投稿须知

《地球环境学报》征稿简则

期刊简介

《地球环境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

CN 61-1482/XISSN 1674-9901,文种为中英文,双月刊,大16开,公开发行。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综述、观点、研究亮点、科普等。

主编:安芷生

副主编:丁仲礼,刘征宇,唐孝炎,周卫健

执行主编:谭亮成

收录情况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入选期刊

中国科协《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T2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获奖情况

第七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2023年)

西牛计划精品中文科技期刊2022年)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特色期刊奖(2020年)

第五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2018年)

办刊宗旨

《地球环境学报》聚焦于报道全球变化研究,尤其是亚太环境与全球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交流平台。学报刊发反映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文章,涵盖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

总体要求

来稿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

1)论文必须是未经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研究论文(含图表、文献)一般不超过15个印刷页,观点、研究亮点和科普一般不超过3个印刷页。综述性论文或约稿由期刊主编或编委确定篇幅。全部论文经同行审稿同意后方可录用。

2)稿件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必须有中、英文双语摘要),严格按本刊规范格式编排。

写作规范

1)行文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中文摘要(要明确表述该研究的主要发现,3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英文摘要(结构式摘要,800左右英文单词,分为Background, aim, and scope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sRecommendations and perspectives六个部分),英文关键词,正文(一般应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致谢,参考文献。基金资助项目及通信作者联系方式,请在文章首页脚注中以中、英文双语注明。

2)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如123……,二级标题如1.11.21.3……2.12.22.3……,三级标题如1.1.11.1.21.1.3……2.1.12.1.22.1.3……,引言或前言不编序号,图表顺序编号。

3)图和照片的宽度以17 cm(排通栏)或8 cm(排半栏)两种为宜,图片所有内容必须以中、英文双语注明。图中的中文字体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号为6—8 pt。线条图的分辨率应不小于1200 dpi,线条宽度0.1—0.176 mm0.3—0.5 pt),其他类型的图片分辨率应不小于300 dpi。所有插图需单独提供电子版。

4)表插入文中适当位置。表格所有内容必须以中、英文双语注明。

5)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浓度单位用mol·L-1mg·L-1等;时间单位用s(秒)、min(分)、h(时)、d(天)等,用缩写“ka”“Ma”表示千年和百万年。“BP”before present)只用来报道放射性碳年龄,“present”表示AD 1950。历史年代使用BC或者AD(例如:AD 18502030 BC);长度单位用mcmmmμm等;质量单位用kggmg等;体积单位用LmLμL等。

6)稿件请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双倍行距。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正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名(中文文献)或姓氏(英文文献)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

Ø  引用仅有一位著者的文献时,格式为“……进行了探讨(安芷生,2000安芷生(2000)研究指出……”

Ø  引用有两位著者的文献时,格式为“……进行了研究(黄少鹏和安芷生,2000黄少鹏和安芷生(2000)研究指出……”;对于英文文献,用“and”代替,如“……进行了研究(Smith and William2001“Smith and William2001)研究表明……”

Ø  引用两位以上著者的文献时,只标注第一著者姓名,其后附字,格式为“……进行了探讨(安芷生等,2000安芷生等(2000)研究指出……”;对于英文文献,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 al.”,格式为“……进行了研究(Smith et al.2001“Smith et al.2001)研究发现……”

Ø  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献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进行了探讨(安芷生,200020012011安芷生(200020012011)研究指出……”

Ø  引用同一著者同年份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用小写字母abc等区别,如“……进行了探讨(安芷生,2000a2000b2000c安芷生(2000a2000b2000c)研究指出……”

2)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全部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原则上不引用

本刊参考文献格式采用GB/T 7714—2015中规定的著者-出版年制。以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论文[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参考工具[K],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其载体类型有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等,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例如[DB/MT][CP/DK][M/CD][DB/OL][J/OL]

示例:

Ø  图书

Bagnold R A. 1941. The physics of blown sand and desert dunes [M]. London: Mehuen: 64-69.

Ø  期刊

Pancost R D, Van Geel B, Baas M, et al. 2000. δ13C values and radiocarbon dates of microbial biomarkers as tracers for carbon recycling in peat deposits [J]. Geology, 28(7): 663-666.

Ø  学位论文

Powers L A. 2005. Calib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palaeotemperature tool in lacustrine systems: TEX86 for continental pala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D]. Twin Citi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Ø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MacMahon J A, Schimpf D J. 1981. Water as a factor in the biology of North American desert plants [C]// Evans D D, Thames J L. Water in desert ecosystems. Stroudsburg, Pennsylvania: Dowden, Hutchinson and Ross, Inc.: 114-171.

Balesdent J, Mariotti A. 1996. Measure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urnover using 13C natural abundance [M]// Boutton T W, Yamasaki S I. Mass spectrometry of soil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41: 83-111.

2)对于中文文献,需给出英文对照(以作者原文为准,除原文没有英文对照或者原文有明显错误的,不允许另行翻译)

示例:

赵竹子, 曹军骥, 刘随心. 2010. 青海湖区域背景点夏季大气NO2SO2O3浓度变化规律[J]. 地球环境学报, 1(3): 201-207. [Zhao Z Z, Cao J J, Liu S X. 2010. The variations of NO2, SO2 and O3 at an atmospheric background site in Qinghai Lake in summer,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J]. Journal of Earth Environment, 1(3): 201-207.]

投稿流程

1)本刊要求作者通过网站(http://jee.ieecas.cn)投稿。如投稿两周后未收到编辑部反馈,请来函或电话查询。

2)为加快稿件周期,本刊在审稿程序中设有绿色通道,学报编委将在收到稿件第一时间根据自己对稿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质量的判断,提出稿件进入:1)正常审稿程序,2)退稿,或3)进入绿色通道(即直接向主编推荐接受,优先刊登)的建议。

作者与《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的双方约定

1)作者文责自负,无违反学术道德和相关法律之行为。

2)所有作者对文章均有贡献,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并同意文章发表。

3)编辑部有权在不改变文章原意下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和编排。

4)稿件一经录用,作者同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所规定的第(五)项至第(十七)项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转让给《地球环境学报》。

5)稿件印刷版出版后支付稿酬,其他版本不再付稿酬。

6)本刊对刊登的稿件收取版面设计费(特别约稿论文免费)。

7)文章录用后,作者与《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的双方约定生效。

投稿时,应检查下列内容是否齐全

Ø  全部作者已阅读并同意上述作者与《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的双方约定

Ø  通信作者的e-mail与联系方式

Ø  希望回避或有潜在冲突的审稿人(编辑部为作者保密)

Ø  建议或者了解该工作意义的审稿人(仅供编辑部参考,不一定是该稿件的审稿人)

Ø  达到出版要求分辨率的电子版本图件

Ø  参考文献格式正确,是否有引用的文献没列入,是否有多余的文献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