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学报》“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专辑征稿启事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集体攻关,对大气污染特征、区域传输和化学转化有了一定认识,基本回答了污染物从哪里来的问题,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还没有完整回答大气污染物最终到哪里去了的问题。
干湿沉降是污染物在大气中被清除的主要途径,也是地表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该领域的研究起源于欧洲最早发现的酸雨,随后扩展到了气体和颗粒物的干沉降,研究内容在酸沉降(硫和氮)基础上又增加了臭氧、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成分,研究方法也从单站点被动采样发展到联网观测和数值模拟并重。
如今,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气成分的赋存形态和相态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改变了干湿沉降的过程和机制,干湿沉降量的变化对地球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观测技术的改进和数值模式的优化更精准地描述这些变化和影响,这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讨论。
为更广泛地促进同行交流,展现我国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的新认识,《地球环境学报》特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潘月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唐明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龚平副研究员、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讲师常鸣博士作为特约编辑,主持“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专题,以专辑形式在《地球环境学报》正刊出版,诚邀您投稿。
一、专辑名称: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
二、征稿范围:
“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相关的新发现、新见解和新观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不同下垫面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过程和反馈机制
2.污染物排放、输送、化学过程与大气沉降的关系
3.大气沉降与极地和海洋等敏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
三、稿件要求及注意事项
1.论文必须是未经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作者保证投稿文章的合法性(无抄袭、剽窃、侵权等学术不端行为)。
2.稿件语言:正文为中文或英文。
3.稿件类型:综述(Review)、研究论文(Article)、学术观点(Views)、学术评论(Focus)、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等。
4.稿件格式:按照科技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具体可参照《地球环境学报》官网(http://jee.ieecas.cn)“投稿须知”及近期已发表文章。
5.投稿途径:所有稿件要求通过期刊官网在线投稿,请在投稿时备注“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即:在投稿第二步“填写稿件信息”的“备注”一栏填写专辑名称“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稿件类型请务必选择“b 约稿、专辑”,以方便稿件归类处理。
6.论文最终录用与否,将视审稿结果而定(特别重视创新性)。
7.投稿日期:即日起至2022-12-31;专刊出版时间:暂定2023年6月(最终根据来稿进度确定)。
四、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29-62336252
《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
2021年10月20日
《地球环境学报》简介
《地球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0年8月创刊,CN:61-1482/X,ISSN:1674-9901,文种为中英文,双月刊,大16开,公开发行。学报聚焦于报道全球变化研究,尤其是亚太环境与全球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交流平台。学报刊发反映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文章,涵盖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学报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亮点、科普等。主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副主编: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征宇(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执行主编:谭亮成(研究员)。学报目前收录情况如下: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此外,学报2020年荣获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特色期刊奖,2018年荣获第五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特邀编辑简介
潘月鹏,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化学成分测量、污染物区域传输和大气沉降、霾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点研发计划、大气重污染攻关专项(总理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0篇(被引用3000次,h-index=33),担任30余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担任4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入选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个人主页:http://people.ucas.ac.cn/~0029773/。
唐明金,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院级人才计划,2017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2020年获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自2017年起担任国际期刊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副主编,2020年获第18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第8届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研究方向为气溶胶化学与地球化学,主要关注矿质气溶胶的大气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目前已在Chemical Review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70篇,其中30多篇为第一或通信作者。
龚平,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大尺度迁移循环研究,当前主要关注POPs在森林中的沉降及迁移过程。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骨干参加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和泛三极环境专项。目前已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ES&T Letter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登记1项软件著作权。先后担任国际SCI期刊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青年编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科学分会理事、“一带一路”青年地学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 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常鸣,男,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数值模拟,主要关注大气污染物的陆气交换过程及其输送、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环境课题等科研项目,目前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期刊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