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学报》“空气污染与健康”
专辑征稿启事
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环境问题,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评估报告,2019年全球约有667.2万例过早死亡和约2.13亿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可归因于空气污染。我国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健康风险挑战,2019年我国可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过早死亡约有142.4万例。根据预估研究结果,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35年我国在空气污染改善的情景下可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过早死亡将高达176—196万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背景下,现阶段仍需加强空气污染与健康影响相关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特征、探索空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估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疾病负担及健康经济损失,从而为空气污染健康风险防控各环节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相关工作,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法律和重要文件,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得到显著改善。2022年新修订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颁布,成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依据。在上述背景下,我国的空气污染特征是否发生变化,空气污染健康效应和健康风险等是否改变,均需基于相关研究结果予以回答。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数据基础的积累、研究证据的涌现,尤其随着环境健康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等手段的发展,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基础得到不断夯实,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进入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可为空气污染健康风险防控提供更加科学的证据。
为更广泛地促进同行交流,展现我国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的新认识,《地球环境学报》特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杜艳君研究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林华亮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王秦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斌研究员,作为特约编辑,主持“空气污染与健康”专题,以专辑形式在《地球环境学报》正刊出版,诚邀您投稿。
一、专辑名称
空气污染与健康
二、征稿范围
“空气污染与健康”相关的新发现、新见解和新观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新方法、新技术
2. 空气污染与健康大数据
3. 空气中的新污染物及特征
4. 空气污染物与健康效应
5. 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及疾病负担
6. 空气污染健康经济损失
7. 空气污染干预措施研究
三、稿件要求及注意事项
1. 论文必须是未经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作者保证投稿文章的合法性(无抄袭、剽窃、侵权等学术不端行为)。
2. 稿件语言:正文为中文或英文。
3. 稿件类型:综述(Review)、研究论文(Article)、观点(Perspective)、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等。
4. 稿件格式:按照科技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具体可参照《地球环境学报》官网(http://jee.ieecas.cn)“投稿须知”及近期已发表文章。
5. 投稿途径:所有稿件要求通过期刊官网在线投稿,投稿时稿件类型请务必选择“空气污染与健康”,以方便稿件归类处理。
6. 论文最终录用与否,将视审稿结果而定(特别重视创新性)。
7. 投稿日期:即日起至2023-09-30;专刊出版时间:暂定2024年2月(最终根据来稿进度确定)。
四、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29-62336252
《地球环境学报》简介
《地球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0年8月创刊,CN:61-1482/X,ISSN:1674-9901,文种为中英文,双月刊,大16开,公开发行。学报聚焦于报道全球变化研究,尤其是亚太环境与全球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交流平台。学报刊发反映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文章,涵盖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学报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亮点、科普等。主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副主编: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征宇(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执行主编:谭亮成(研究员)。学报目前收录情况如下: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中国科协《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T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此外,学报2022年荣获“西牛计划”之“精品中文科技期刊”,2020年荣获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特色期刊奖,2018年荣获第五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特邀编辑简介
杜艳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硕士指导教师。长期致力于环境污染的暴露评价、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在空气污染和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子任务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任《环境卫生学杂志》编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委会会员。作为主要完成人,著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著作,编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等标准。以第一/通信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林华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流行病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气颗粒污染物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系统揭示了颗粒污染物暴露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的疾病负担,深入阐明了颗粒污染物健康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及其内在机制,形成了“疾病负担评估→健康效应评价→关键理化特性识别”的系统研究框架。近五年,在Lancet Public Health、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Neurology、PLO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杂志编委、The Innovation编辑以及BMC Public Health副主编,同时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获得中山大学“BR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
王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公共卫生硕士导师。主要从事空气污染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机制研究。作为任务负责人、项目骨干等参加国家科技部、卫健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科研项目10余项,是国家卫健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原环保部和国家卫计委“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项目技术组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元首外交、开闭幕式有关活动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获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四)。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WS/T 666—2019)等标准制修订。以第一/通信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英文SCI或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领域的学术专著及科普书籍10部。
韩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空气污染相关的健康效应及其生物学机制、颗粒物及其组分和来源的健康效应、空气污染暴露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环保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主持或参与多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项目,为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以第一/通信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JGR-Atmosphere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