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学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变化”专辑征稿启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高度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并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了具体要求和部署。
过去75年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查明区域资源环境方面的变化,国家先后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同时在青藏高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继续谋划和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引领中国朝着绿色经济转型,也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茫茫荒原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擎画出一副“美丽中国”的壮阔图卷。
为进一步提升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环境变化的认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区域高效发展,《地球环境学报》特邀山西师范大学孙从建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天明研究员、重庆大学王锋文教授作为特约编辑,主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变化”专题,以专辑形式在《地球环境学报》正刊出版,诚邀您投稿。
一、专辑名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变化
二、征稿范围: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变化”相关的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人地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
2.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区域资源高效利用
4.生态工程建设的效益评估
5.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安全
6.环境健康与综合治理
三、稿件要求及注意事项
1.论文必须是未经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一稿多投现象。作者保证投稿文章的合法性(无抄袭、剽窃、侵权等学术不端行为)。
2.稿件语言:正文为中文或英文。
3.稿件类型:综述(Review)、研究论文(Article)、观点(Perspective)、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等。
4.稿件格式:按照科技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具体可参照《地球环境学报》官网(http://jee.ieecas.cn)“投稿须知”及近期已发表文章。
5.投稿途径:所有稿件要求通过期刊官网在线投稿,投稿时稿件类型请务必选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变化”,以方便稿件归类处理。
6.论文最终录用与否,将视审稿结果而定(特别重视创新性)。
7.投稿日期:即日起至2025-07-31;专刊出版时间:暂定2025年12月(最终根据来稿进度确定)。
四、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29-62336252
《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
2024年12月3日
《地球环境学报》简介
《地球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2010年8月创刊,CN:61-1482/X,ISSN:1674-9901,文种为中英文,双月刊,大16开,公开发行。学报聚焦于报道全球变化研究,尤其是亚太环境与全球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交流平台。学报刊发反映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文章,涵盖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环境考古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学报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亮点、科普等。主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副主编: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征宇(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执行主编:谭亮成(研究员)。学报目前收录情况如下: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中国科协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此外,学报2024年荣获“西牛计划”之“优秀中文科技期刊”“优秀创新平台”,2023年荣获第七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2022年荣获“西牛计划”之“精品中文科技期刊”,2020年荣获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特色期刊奖,2018年荣获第五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
特邀编辑简介
孙从建,教授,理学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省宣传部智库-山西师范大学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遥感水文学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区分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气候变化对降水同位素影响评估小组专家,山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地球环境学报》青年编委,《地理学报》、Journal of Hydrology 等期刊审稿专家,山西省、江西省、河北省科技厅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调查专项专题、中国博士后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 SCI/CSSCI 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拥有2项发明专利。
黄天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质工程学科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水文地质与地热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水文地质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任务及B类子课题、国家科技重大深地专项专题等科研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总被引3200余次,其中以第一/通信作者在 GRL、JGR-Atmospheres、JGR-Solid Earth 等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等奖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资源研究专委会副主任;Journal of Hydrology 和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副主编,《地球环境学报》青年编委,JGSE、Water、《工程地质学报》等期刊编委。
王锋文,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重庆大学校级教改/课程建设项目3项,重庆市本科教改、研究生教改项目各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教改论文5篇,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论文3篇,SCI论文1篇,指导重庆大学优异生3名,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优秀结题项目1项,获重庆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次(2018年、2021年),获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7/14)。研究方向为毒害污染物区域(如三峡库区,闭坑矿区等)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如大气干、湿沉降,多介质交换过程与机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开放课题3项,其他横向课题5项;参与编制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标准1个,担任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地球环境学报》和《三峡生态环境监测》青年编委,近5年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